“霧霾”可以入選2013年國內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,國內多個重點城市反復陷入“霧霾危機”,從北京逐步延伸至全國范圍,并有愈演愈烈之勢。我們在坐享經濟發展帶給我們方便的同時,也在飽受環境污染帶給我們的苦楚,天空晴了又灰,“牽著你的手卻看不清你的臉”,“霧霾”天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。權威專家指出,“霧霾”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,環保部門相關數據顯示,北京PM2.5顆粒來源中,有22%來自車船尾氣排放,上海則高達25%,汽柴油燃燒中的尾氣,已經成為城市占比最高的污染源。

“車之過”與“油之錯”,PM2.5源頭揭秘
眾所周知,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,巨大的市場保有量背后,尾氣排放驚人。但細心的網友或許會問,發達國家汽車保有量也巨大,為什么PM2.5遠不及國內嚴重?在結論得出之前,我們有必要先搞清與汽車尾氣排放相關的關鍵指標。表面來看,機動車是導致霧霾的主要原因,但與汽車排放相關的油品關鍵指標包括硫、錳、苯、鉛、烯烴等,其中油品中的硫含量,是決定油品質量最為關鍵的因素。事實上,油品低劣致使汽車尾氣污染嚴重的情況,多年之前就在環保領域廣受關注,長期以來,車油不同步,即機動車排放標準實施和相應標準的油品供應進度不一致的問題,是制約我國機動車污染減排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廠家“各顯神通”,“套牌”與“升級”博弈
我國大氣環境形勢十分嚴峻,傳統的煤煙型污染尚未得到解決,機動車、重化工業造成的PM2.5、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,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大氣污染問題,在我國近20年內集中出現。在抱怨霧霾天氣時,又有多少人正手握方向盤,開車上班?在追逐GDP狂歡時,又有多少企業把利潤用于治污?據悉,今年7月1日開始,政府逐步加大了排放法規的執行力度,隨后全國各地陸續實施柴油
商用車排放國IV標準限制,目前大多數省份已進入國四標準實施階段。
對車輛生產廠家而言,升級意味著技術實力與制造成本的增加,市場上出現了諸多“各顯神通”之策。有些車企鉆市場的空子,在相對寬松的政策之下投機取巧,以假亂真,掛國四的牌,賣的卻是國三的車,這種“掛羊頭賣狗肉”的投機行為雖短時間內給部分企業帶去了“蠅頭小利”,但終究難以持久。有些企業則依靠技術手段,完成由國三到國四的完美升級,同時先發制人,搶占市場先機,從鋪貨到產品推廣均走在行業前列,依靠強有力的產品優勢,迅速提高市場銷售份額,成為這次法規切換中的贏家,如國內知名汽車企業江鈴汽車。
發動機技術或成“國IV”切換關鍵點
拋開節省制造成本而套牌銷售不達標車輛之說,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便是發動機水平無法滿足現行排放法規要求。國內某
輕卡廠家技術部負責人告訴記者,不是不想升級,而是目前發動機技術根本無法生產國IV車型要求,迫不得已只能套牌銷售。面臨新一輪排放標準升級,江鈴汽車反應非常迅速,第一時間進行技術升級,一方面通過高壓共軌和增壓中冷技術提高發動機工作效率,另一方面通過加裝先進的尾氣處理系統,清除尾氣中顆粒和有害氣體排放物,從而滿足國四排放標準要求,達到綠色環保,高效節能的目的。
眾所周知,
江鈴輕卡一直以“高質中價”高性價比占據國內輕卡市場重要位置,2013年上半年國三順達和新凱運憑借超值價格和超高性價比,銷量一路領先,升級國四之后,這兩款明星車型依然延續了高性價比路線,國四順達4米2欄板,標配空調車型,市場售價7.18萬元起,加價幅度僅為2000元。國四新凱運新增豪華版車型,開售的有豪華版和普通版兩種車型,新凱運豪華版加增了動力轉向和可翻轉駕駛室兩項重要配置,而其售價同國Ⅲ版的凱運共軌車型差不多,市場售價8萬出頭,升級增配不加價。
在環境問題上,我們無法改變歷史,但我們可以設計未來,倫敦早已摘掉霧都的帽子,萊茵河也洗去了“歐洲下水道”的恥辱,我們也希望在國內總能看到藍天白云。保護環境,人人有責,作為消費者,盡量購買符合法規要求的機動車輛;作為制造企業,生產制造符合國家排放法規的產品,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。